银粉百科

陕西华县属于哪个市哪个区(陕西省华州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日期:2024-12-03 09:57:27     浏览: 100

华州区地处关中东部,隶属渭南市,南依秦岭、北邻渭河。南与洛南县交界,北临大荔县、临渭区,东与华阴市毗邻,西与临渭区接壤,西南与蓝田县相连。华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华州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华州蔬菜丰富、品质极佳。华州山水形胜、资源富集,被授予“中国钼业之都”称号。华州文化繁荣、旅游蓬勃。华州渭华起义景区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少华山景区被专家学者誉为“陕西的九寨沟”。

历史沿革

西周时,今华州区属于畿内,称为“郑”地。西周初年,彤国分封在今境内的西南。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周宣王封其弟姬友(郑桓公)于郑地,即郑国。

春秋时的秦武公十一年(前687),秦国在此设郑县,这是本地设县之始。

战国时,郑县仍属秦国。

秦朝时,郑县属内史(治所在今西安市)管辖。

西汉、东汉时,郑县属京兆尹(治所在今西安市),三国曹魏和西晋时,郑县都隶于雍州京兆郡(治所在今西安市)。

十六国时期,郑县先后属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夏等国。

南北朝的北魏太平真君元年(440)于郑县设华山郡,上属泰州(治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太和十一年(487)郑县属华州(治所在今大荔县北)华山郡。

孝昌二年(526)北魏又在郑县设东雍州,郑县改隶东雍州华山郡,州、郡治所都在郑县。

西魏时,于废帝三年(554)改东雍州为华州,华州领华山郡、白水郡。

北周时,郑县仍属华州华山郡。

隋朝时,于开皇三年(583)撤华山郡,大业三年(607)撤华州,郑县属京兆郡管辖;义宁元年(617)割京兆郡之郑县、华阴,复置华山郡,治所在郑县。

唐朝时,于武德元年(618)改华山郡为华州,辖郑县、华阴(包括潼关)、下邽(今渭南市临渭区北部)三县。

五代时,华州辖郑县、华阴、下邽。北宋时,郑县属永兴军路华州,华州下辖郑县、下邽、华阴、蒲城、渭南五县。

金朝时,郑县属京兆府路华州,华州所辖县与北宋同。

元朝时,省郑县入华州,郑县建制撤消,其境由华州直辖。华州上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奉元路(治所在今西安市),下辖蒲城、华阴、渭南(包括下邽)三县。

明朝,华州隶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辖华阴(包括潼关)、蒲城。

清朝雍正三年(1725)前,华州属陕西省西安府。雍正三年后,华州升为直隶州,辖蒲城、华阴、潼关三县。乾隆元年(1736)以后,华州不再领县,属同州府(治所在今大荔县)管辖。

中华民国二年(1913)2月,改华州为华县,隶陕西省关中道。民国十六年(1927)撤关中道,直隶陕西省。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陕西省第八行政区(治所在今大荔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8月,于华县设立陕西省第二行政区,辖华县、华阴、潼关、渭南、临潼、蓝田。

1949年5月,华县解放以后,属陕甘宁边区渭南分区。1950年5月,隶陕西省渭南专区。1956年10月,渭南专区撤销,华县直隶陕西省。1959年1月,华县与渭南、华阴、潼关合并,称渭南县,原华县分设华州、高塘、金堆三个人民公社。1961年9月,恢复华县建制,属复设的渭南专区。1969年10月,属渭南地区。1994年12月,属渭南市。

2015年10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华县撤转为渭南市华州区,并于2016年1月22日由市委、市政府授牌正式设立。

行政区划

在华州这块热土上,公元前11世纪建立古彤国,公元前806年建立古郑国,公元前687年,秦设郑县,西魏废帝三年设华州,民国二年(1913)2月改华州为华县(设州历时1359年),2016年1月,改华县为华州区。

明代以前,华州区境内区划资料甚少,仅记唐代有安乐乡,五代后唐时有罗文乡,北宋时有大扎乡,金朝时有大理乡,元朝有丰原乡。

明代,区境内有4乡41里。将相乡:在华州城区以东,辖将相(汾阳王故里,含出将入相之意)、柳枝、广润(河润九里)、孟村、临渭、拾村(桓公居咸林迁拾)、通渭(二里以近渭)、六坊(多水多坊)、罗纹、通化、少华11里。原先,还有义坊、丰润2里。

孝弟乡:在华州城区以北,辖孝弟(后汉蔡顺采桑椹供母至孝)、新庄、侯坊(唐人养马亦于泾渭远其同华置八坊,其地千二百三十顷,苜蓿、苜麦用牧奚三千人)、大涨(涨,水大貌,二里以其近渭)、小涨、遇仙(陈抟入华山路过这里)、平定(唐昭宗驾回长安,克定强藩,遂于华建坊,日平定)、宝义、集贤(唐裴度与白居易、刘禹锡聚集相欢)、宝胜、唐村(华州北五里,唐昭宗迁建兴德宫)、岳前12里。原先还有崇安里。

仁义乡:在华州城区以西,辖兴仁(武王东伐纣,告太平于此,尝兴仁义之师)、兴义、新兴(唐乾宁四年华州为兴德府)、车独、故县、郭市、太宁(唐垂拱元年改华州为太州)、甘泉(泉流清湛、饴美可吸)、清宁、西关10里。原先还有西溪、徐村2里。

丰原乡:在华州城区西南,辖丰原(高平曰原,收入丰于他处)、兴修、白泉、太平、吕胜、东能(鳖三足能带切)、西能、良侯8里。原先还有高塘、东阳、渔村、圣山4里。

清代,仍为4乡41里,各乡辖里有所变动。

民国初年,华县区划仍沿明清乡、里制,为4乡42里。

民国十四年(1925)改为4区42里,后又改为5区35乡。

民国二十三年(1934)后,取消区制,实行保甲,初出35联保,后改为23联保。

民国二十八年(1939),全县调整为13个联保,次年联保改乡,即桓公、令公、莱公(纪念郑桓公、令公郭子仪、莱公寇准)、沈阳、赤水、瓜坡、大明、通仁、石孟、集太、清光、丰镇、岭南13个乡,共辖91保,2061甲,132011人。

1949年5月23日,华县和平解放,24日,华县人民政府成立,废除国民党保甲制度,建立人民新政权。

5月底,接管了国民党13个乡公所,沿用旧制,建立13个区人民政府(同仁区公所驻少华镇、桓公区公所驻西关街、令公区公所驻柳枝街、石孟区公所驻毕家村、莱公区公所驻下庙街、沈阳区公所驻侯坊街、赤水区公所驻赤水街、清光区公所驻东阳村、集太区公所驻圣山村、丰镇区公所驻高塘街、大明区公所驻大明寺、瓜坡区公所驻瓜坡街、岭南区公所驻东坪),将保改为乡,共57个乡。

7月,将石孟与令公区合并为柳枝区,赤水区与沈阳区合并为赤水区,取消甲。

8月,区划调整,将原13个区改为8区1市,并将地名称谓改为数字称谓。桓公区与同仁区合并为第一区,柳枝区为第二区,莱公区为第三区,赤水区为第四区,清光区与集太区合并为第五区,丰镇区与大明区合并为第六区,瓜坡区改为第七区,岭南区为第八区。又设城关市,8区1市54个乡,290个行政村,152000人。

1950年5月,将城关市并入一区,全县7个区,51个乡,267个行政村。

1953年7月,又调整为8个区,53个乡,171912人。

1955年3月,华县人民政府改称华县人民委员会。

1955年10月,将区名以数字命名改为以地名命名,全县8区1镇、53个乡。

1956年6月,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撤区并乡,保留三个区(岭南,宜棉、高塘),设立17个乡。

1957年4月,撤销三个区,全县20个乡。

1958年8月,合并为10个乡,9月,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改乡为人民公社,全县10个人民公社,即东风(城关)、华锋(莲花寺)、先锋(毕家)、红星(下庙)、卫星(侯坊)、五星(赤水)、燎原(高塘)、星火(大明)、红旗(瓜坡)、幸福(金堆),共336个生产大队。

12月,华县建制撤销,并入渭南大县,原华县辖区设立华州、高塘、金堆三个人民公社,25个管理区,189个生产大队,1208个生产队。

1961年8月,华县建制恢复,全县划为14个人民公社,239个生产大队,1500个生产队。1962年5月,全县18个人民公社,242个生产大队,1417个生产队。

1965年7月,增设城关镇。

1966年5月,“文大”开始,1967年1月,上海发生“一月风暴”,造反派夺权。3月,华县人民委员会和公社、镇相继被造反派组织夺权,“华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成立,主持全县工作。

1968年9月5日,华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公社(镇)革命委员会亦先后成立。1980年12月金堆公社改为镇。

1981年3月,华县革命委员会改称华县人民政府。1982年开始实行政社分设,恢复乡镇人民政府建制。

1983年4月,在金惠、少华试点,5月,金惠、少华两公社改为乡。

1984年3月,全县公社改为乡(镇),生产大队改为村,5月,全县建立17个乡和城关、金堆两个镇。12月,瓜坡、赤水、杏林、莲花寺、柳枝、高塘6个乡改为镇,全县8镇11乡,242个村,1368个村民小组,17个居民委员会。

1997年12月,大明、下庙撤乡建镇,全县10个镇9个乡。

2002年3月,撤乡并镇。城关镇与华州乡合并为华州镇,少华乡并入莲花寺镇,东赵乡并入瓜坡镇,圣山乡并入高塘镇,侯坊乡并入辛庄乡,全县10个镇4个乡。

2012年10月,撤乡并镇。毕家乡并入柳枝镇,辛庄乡并入赤水镇,东阳乡并入高塘镇,金惠乡并入大明镇。全县共10个镇不变。

华州镇镇政府驻县城新华大街西段,下辖马斜、崖坡、铁马、西关、温巷、大街、城内、吴家、张场、团结、西罗、王什字、王堡、蔺家、杜家堡、杨巷、赵村、桄农、宜合19个村民委员会,69个村民小组,36个自然村和大街、西关、吴家、电力、红岭5个居民社区。

杏林镇政府驻南王堡,下辖杏林、三溪、梓里、李庄、老官、磨村、龙山、李坡、城南、车湾、灰池、天岩、康坪、梁西14个村民委员会,7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07.3平方公里,耕地9000亩,总人口31841人。

瓜坡镇镇政府驻瓜坡街,下辖瓜底、张岩、井沟、沟岭、三留、三小,故城、马泉、姚郝、过村、湾惠、井堡、南沙、良侯、北沙、君朝、阎岩、东赵、孔村、田杨、庙前、黄家、李托23个村民委员会,12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4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000亩,总人口26372人。

大明镇镇政府驻大明寺,下辖大明、三义、高楼、沟南、孙堡、吕塬、赵家、唐安、算王、杜湾、白泉、方寨、渔池、马场、水渠、里峪口、桥峪、汤坊、毛沟、北耐、李岩、寺王、杜塬、兴国、崔马、韩凹、下李、薛马、雷西、马峪30个村民委员会,20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061亩,总人口34689人。

高塘镇镇政府驻高塘街,下辖朱张、铁里、同家、北村、南堡、吉河、柿村、二合、枣园、处仁口、腰村、东峪、吉尧、寺前、罗吝、西湾、老年、大王、刘堡、圣山、南麦、寺底、忠靳、薛底、北侯、南侯、江村、里寺、堡底、泽口、韩良、东阳、胡磊、侯岩、宋斜、小村、安尧、拆头、南堡(涧峪口)、留马、西峪41个村民委员会,23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0517人,耕地面积60136亩。

赤水镇镇政府驻赤水街,下辖赤水、水城、乔家、南会、程高、郭村、漾田、罗家、楼梯、辛村、蒋家、麦王、新城、台台、江村、南吉、辛庄、沙弥、魏三庄、城内、李家、薛史、马庄、太平、侯坊、贾家、王里渡、刘家、姚家、李家堡、陈家、步背后、雷家33个村民委员会,l99个村民小组,125个自然村,总人口48669人。总面积7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400亩。

下庙镇镇政府驻下庙街,下辖南解、秦家滩、康甘、田村、甘村、惠家、滨坝、下庙、牛市、简家、吊庄、王巷、什字、新建、三吴、苟家、东周、西周、姜田、车堡、杨相21个村民委员会,1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876人,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600亩。

柳枝镇镇政府驻柳枝街,下辖南关、丰良、孙庄、梁堡、上安、伏中、东新庄、张桥、构峪、西沟、石沟、彭村、北拾村、秦家、钟张、王宿、毕家、孟村、北刘、拾村20个村民委员会,14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000人。总面积10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390亩。

莲花寺镇镇政府驻高家河,下辖三合、八里店、袁寨、长寿坡、党家河、白家河、高家河、南马、北马、西马、罗纹、肖场、白石、龙潭、水峪、荷草、乔堡、少华、何巷、西寨、瓦头、东罗、庄头、时堡、南寨、汀村、由里27个村民委员会,118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总人口29080人。总面积2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884亩。

金堆镇镇政府驻金堆街,下辖东坪、草坪、任家滩、西川、铁炉、罗涧、车台、寺坪、栗峪、栗西、大栗西、西坪、武坪、芋坪等14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688人,总面积2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14亩。

2015年2月初,华州区(原华县)完成镇村行政区划调整重组工作。调整合并重组后,华州镇改为华州街道办事处,其他各镇不变,全区原242个村民委员会合并重组为14个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和121个村民委会。

2015年底,镇村综合改革后,辖9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华州街道办事处、杏林镇、高塘镇、大明镇、赤水镇、瓜坡镇、下庙镇、莲花寺镇、柳枝镇、金堆镇)。撤消华州镇,建立华州街道办事处,为区政府派出机构。村级组织撤销了107个村,辖121个村民委员会,14个新型农村社区,1368个村民小组,14个城市社区,229个居民小组。

2024年3月,全区辖9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华州街道、杏林镇、赤水镇、高塘镇、大明镇、瓜坡镇、莲花寺镇、柳枝镇、下庙镇、金堆镇),135个村、17个城市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