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和明朝有什么关系(明朝与明教的关系)
日期:2024-12-02 11:05:51 浏览: 100
明教,正式名称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ānī)所创立。摩尼教约于六至七世纪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唐末,摩尼教亦遭严重打击,转而成为秘密宗教,并吸收道教及民间信仰,从而改称明教。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来临,故敢于造反,屡有反政府之举。自北宋末年起江南皆曾发生明教造反之事,元朝末年又发起红巾军北伐。其后明教又与弥勒教、白莲社相结合,而演变成明代末年之白莲教。(百度百科)

1367年,经过十几年的苦战,天下形势基本确定,朱元璋开始考虑称帝的事情了。虽说当年参加红巾军是为了吃口饭,但现在形势不一样了,小叫花子变成了一方霸主,能当皇帝谁还拒绝呢。关于称帝的一切准备事项我们不细说,单说说国号,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为什么是大明呢?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国号的制定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大体上可以分作四类:第一类用原所在地的地名,如秦、汉;第二类用所封的爵邑,如隋、唐;第三类用特殊的物产,如辽(镔铁)、金;第四类用文字的含义,如大真大元。大明不是地名,也不是爵邑,更非物产,应该归到第四类。

明教宗教建筑

明教神像
大明这一国号出于明教。元末韩山童起义自称明王,败死后,他的儿子韩林儿继称小明王。朱元璋名义上是小明王的部将,害死小明王后,继之而起,国号也称大明。实际上,朱元璋在国号问题上花了很大的心思。他的部下分红巾军和儒生两个系统,这一国号的采用,使两个系统的人都感觉满意。
就红巾军方面说,他们大多数都起自淮西,受了彭莹玉(南派红巾军开山始祖)的教化。其余的不是郭子兴的部下,就是小明王的余党,天完和汉的降将,总之,都是明教徒,归到根上是一家。国号大明,第一,表示新政权还是继承小明王这一系统, 所有明教徒都是一家人, 应该团结在一起,共享富贵;第二,告诉所有人“明王”在此,不必痴心妄想,再搞这一套花样了;第三,使人民安心,本本分分,来享受明王治下的和平、合理生活。
就儒生方面说,他们固然和明教无渊源,和红巾军处于敌对地位,甚至用尽心机,劝诱朱元璋背叛明教,遗弃红巾军,暗杀小明王,另建新朝代。可是,对于这一国号,儒生有自己的解释:“明”是光亮的意思,是火,分开来是“日”和“月”,古礼有祀“大明”朝“日”夕“月”的说法,千百年来“大明”和日月都算是朝廷的正祀,无论是列作郊祭或特祭,都为历代皇家所看重、儒生所乐于讨论。
而且,新朝是起于南方的,和以前各朝从北方起事平定南方恰好相反。拿阴阳五行之说来推论,南方为火,为阳,神是祝融,赤;北方是水,属阴,神是玄冥,颜色黑。元朝建都北平,起自更北的蒙古。那么,以火制水,以阳消阴,以明克暗,不是恰好?再则,历史上的宫殿名称有大明宫、大明殿,古神话里“朱明”一词把国姓和国号联在一一起,尤为巧合。因此,儒生这一系统也赞成用这国号。(《明教与大明帝国》)

(影视剧照)

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
一些人是从明教教义解释国号, 一些人是从儒家经说解读, 都以为合适。但不管怎么解读,我们可以看出,明教对于红巾军和朱元璋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存在,他一生的荣辱与其干系重大。可令所有人意外的是,朱元璋在建国的第一年就下诏,严禁明教,并以法律的形式公布。《大明律.礼律》禁止师巫邪术条规定:“ 凡师巫假降邪神,书符咒水,扶鸾祷圣,自号端公、太保,师婆,妄称弥勒佛、白莲社、明尊教、白云宗等会,一应左道乱正之术, 或隐藏图像,烧香集众,夜聚晓散,佯修善事,煽感人民,为首者绞,为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
“有等捏怪之徒,罔领明时之法,乃敢立白莲社,自号端公,试清风刀,人呼太保,尝云能五雷,能集方神,得先天,知后世,凡所以煽惑人心者千形万状,小则入迷而忘亲忘家,大即心惑而丧心丧志,甚至聚众成党,集党成祸,不测之变,种种立见者,其害不可胜言也。”何等可怕,有如此的号召力和蛊惑力不禁怎么行?

(影视剧照)

(影视剧照)
经过宋元几百年的传播,明教在西北和江南有着重大的影响,身为明教一员的朱元璋怎能不知其中的厉害呢。过去自己利用明教力量得到天下,现在坐拥天下的朱元璋不允许帝国存在任何可能挑战他权威的力量存在。如果放任明教,说不定哪天再出来个什么“明教教主”,号召人们推翻大明朱家天下怎么办?如果非要信点什么,那就信我这个天选之子,代表老天治理人间的“天子”吧。因此,建国的第一年朱元璋就下诏书禁止一切邪教,尤其是白莲社、大明教和弥勒教,后来将禁令正式化为法律。
在朱元璋的认知体系里,(明教)我用可以,你不能用,我不用(禁止)扔了也不给你用。明教如同一块破抹布,朱元璋用完就扔在垃圾桶里了。


